近年來,三公司本著“著眼當前,利于長遠”的機務管理原則,通過不斷加強標準化管理,持之以恒打牢“兩條線”,機務管理工作取得了扎實成效,在總公司不斷加強考核的情況下,連續三年共節支保修費用122萬元、燃料費用277.4萬元、輪胎費用58.45萬元、機油39.6萬元。
一是打牢管人和管車“兩條線”,讓機務管理有制可循。圍繞機務管理中的“人、車”兩個關鍵點,實行關鍵崗位人員管理和車輛技術管理,并實行“一人(車)一冊”,建立了人員檔案和車輛檔案,讓抓管理不盲目、可持續。人員建檔對象不僅有駕駛員,還涵蓋了檢修班長,主要記錄了崗位人員的教育培訓、問題整改以及綜合評價信息,并隨著人員新增、崗位調整,及時更新錄入信息;車輛技術檔案則詳細記錄了每輛車的技術狀況和維保信息。這些檔案為機務管理精準到人、精準到車、精準到時,進行分類施策提供了有力依據。
二是打牢日常檢和常規保“兩條線”,讓車輛技術持續平穩。根據各類車型的性能特點,制定了既有“統一動作”(基礎保養項目),又有“標配動作”(燃氣車、混合動力車必保項目)的保養班計劃,并結合季節變化對車輛的技術要求,及時將空調系統、暖風系統以及輪胎氣壓納入保養班項目。另外,在嚴格車輛“三檢”工作落實的同時,將車載滅火彈、發動機測溫貼等重要部件列入經常性檢查內容。通過加強經常性檢查和保養工作的落實,三公司連續三年未發生車輛機械事故。
三是打牢教育和考核“兩條線”,讓規范常駐職工之心。制定了“車輛標準化操作流程”,并采取“技術人員和優秀駕駛員演示”的方式,對不規范的駕駛行為進行現場糾錯。特別是對于一些油耗長期居高不下的駕駛員,技術部門在專用車輛上制作安裝了可視的“副油箱”,并選取優、差駕駛員進行現場操作對比,既讓職工直觀感受到了差距和不足以及規范操作的實際效果,也使教育工作深入人心。同時,將企業降本和職工增收進行捆綁考核,進一步激發了職工規范駕駛的積極性和主動性,也增強了企業制度執行的自覺性。
四是打牢報修和支領“兩條線”,讓車輛維保嚴謹有序。按照“技術與經濟相結合”的原則,重塑維保流程。一方面嚴格落實“路隊初級判斷→車間檢驗確認→視情修理→車管科備案登記”的報修流程,壓實各級管理責任,避免了車輛過度修理。另一方面嚴格材料支領制度,做到專人開具支領單、專人支領配件、多級審批,對單價在1000元以上的配件,規定必須由主管副經理審批;對單價在500元以上的配件,規定必須由主管部門科長審批,確保了配件資源的合理使用。
持續扎實的“兩條線”模式使三公司嘗到了科學管理的“甜頭”,下一步他們將繼續深化這種管理模式,在如何更好地服務和保障運營生產上下功夫。
(單東成)